1. 主页 > 留学

加拿大新西敏市(介绍加拿大城市温哥华)

一、加拿大以前歧视华人吗

当地时间4月22日下午,加拿大温哥华市市议会在位于唐人街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特别会议,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

这句迟到了逾百年的道歉,让温哥华华人湿了眼眶。

△图为罗品信(中)与温哥华原华裔市议员叶吴美琪(右)、余宏荣分别用英语和中文广府方言、四邑方言宣读道歉内容。(图自视觉中国)

用中国方言道歉

考虑到作为道歉对象的早期在温哥华谋生却受到不公待遇的华人先侨多来自广东台山一带,在罗品信用英语宣读道歉内容的同时,原华裔市议员叶吴美琪、余宏荣分别用广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读道歉内容的中文版本。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说:“我非常支持市议会这一系列行动,并对曾经在温哥华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对华人的歧视行为表示歉意,这些歧视行为对许多人产生了悲剧性影响,且某些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歧视行为)应当受到谴责。”

海内外广大华人华侨,共同见证这足以载入史册的一刻。温哥华华社的老中青三代代表人士在仪式中发言,对当局的道歉作出回应。多位市议员发言,赞扬华人的贡献,感怀华人先侨遭遇的艰辛磨难。有华人与会者和市议员感慨落泪。

△图为现场屏幕显示道歉内容的英文文本。

△图为温哥华市议员雷健华(右一)发言时一度哽咽,同场市议员亦有人感慨落泪。

清末大量华工远赴加拿大修铁路

近年来,多国纷纷对曾经的排华行为道歉,人们在探究其背后原因的同时,也揭开了一部长达百年的华工辛酸血泪史。

加拿大华工的历史要追溯到清末年间。

19世纪后期,当时的中国战争不断,国力衰微。偶然间,一则“加拿大招募工人修建铁路”的消息,传遍了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的大街小巷。由于收入高于国内,大量平民变卖土地,筹措赴加拿大的路费。

为了抵达加拿大,这些华工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不列颠殖民者》记载,1860年,有一艘从香港出发赴该地运送华工的船只,离岸时船上搭载的人数为280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航程后,仅68人抵达加拿大卑诗省(又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尽管航程如此艰难,依然有大量华工前仆后继,他们的努力成就了加拿大版图的完整。

△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1909年),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图自视觉中国)

19世纪后期,大量华工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这条贯穿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被认为是该国建国初期最为重要的工程之一。大约1.5万华人参与了工程建设,因为工作条件艰险,大约有4000多华工在施工中丧生。有人说,太平洋铁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个中国劳工的亡魂。

但是,1885年铁路竣工后,加政府非但没有让任何华工参加敲入“最后一颗道钉”的庆祝仪式,反而揭开了排挤华人的序幕。

△著名的图片“最后一颗道钉”,现场不允许华工参加。

加拿大排华史:不受欢迎的“勤劳者”

1885年,针对华人带有明显歧视色彩的法律《华人入境条例》出台,该法案要求华人入境时额外缴纳“人头税”。此后,随着法案的不断修订,“人头税”的数额成倍上涨,最高峰为1903年的500加元,相当于一名华工在加拿大工作2年的薪水。在“人头税”法实行期间,加拿大共向8万多名华人征得约2300万加元的“人头税”,数额堪比兴建整座太平洋铁路的费用。

△华人缴纳完“人头税”后获得的移民证。(图自中新社)

1923年,加拿大变本加厉,以排华法取代了“人头税”,自此华工和他们的家属被隔绝在加拿大版图之外,即使拥有英国国籍的华人,也不例外。那些曾经参与筑路的华工,彻底沦为不受欢迎的“勤劳者”。

而温哥华在1886年4月6日正式立市开始,便出现了反华排华活动。

1886年至1947年间,温哥华实施多项涉嫌歧视华人的政策,例如:剥夺华人的投票权及公民权利、限制华人移民、限制华人在若干领域的谋生机会,在房屋及公共场所实施针对华人的隔离政策等。

在近代史上,加拿大一向以温和的态度示人,为何会出现如此规模的排华浪潮?分析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主流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他们认为华人一心挣钱,是“没有开化”的民族;二是华人劳工的到来,削减了白人工作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收入。两个要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促成了多项排华法案的通过。

清廷官员交涉可叹弱国无外交

自古以来,国与国的较量遵从“丛林法则”,国家实力才是撑起一个民族尊严的底气。清朝末年,国家积贫积弱,华人在海外的境遇充满了辛酸。

面对加拿大的排华浪潮,清朝官员也曾奔走交涉,加拿大当地也成立了应对反华活动的民间组织。华人群体大声疾呼,尽管声音很微弱。

1876年,清朝官员郭嵩焘出使英国,希望英国政府出面改善华侨在加拿大的境遇,彼时加拿大仍为英属殖民地。随后,不少清朝外交官纷纷提出交涉,但在加拿大排华情绪不断升温的背景下,交涉并没有取得成效。

1896年,清廷要员李鸿章访问北美,此行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侨民与所在国政府协商,改善华侨待遇”。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李鸿章道,“加拿大拟增加华人入境税,此举并不合理。中国人应在中英条约下同享平等地位。”

△李鸿章访问美国(《哈珀斯周刊》插画/视觉中国)

然而“弱国无外交,国弱则民贱”,清廷要员李鸿章的这次出访,虽然得到了加国官方的接待,却丝毫未妨碍加国政府进一步推行限制中国移民的措施。

此时,放眼世界各国,“排华”情绪愈演愈烈。与加拿大联系密切的美国,不仅出台了《排华法案》,还向华工征收高额“执照税”,并对华工被杀害事件置之不理。面对悬殊的国力差距,外交官的奔劳、华人社团的求助,均湮没在排华浪潮中。

△加拿大华人手持其父1918年缴纳完“人头税”后获得的移民书证。

华侨华人用艰辛打拼洗刷屈辱

从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人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洗刷过去的屈辱。一代代华人在异国他乡勤劳致富、积极融入,逐渐赢得了主流社会的尊重。

与之相呼应的是中国国力日渐强大,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转变——在很多领域,由原来的“追随者”逐渐转换为“引领者”。正是这种客观角色的变化,国际社会才从排华走向反思。

△2006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就“人头税”政策向华人道歉。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联邦总理哈珀曾代表加拿大联邦政府,就“人头税”政策向华人道歉,并承诺向受害者支付每人2万加元的赔偿金,由此拉开了加拿大三级政府“反思排华政策”的帷幕。

在温哥华之前,加拿大联邦、卑诗省(又译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新西敏市都曾为不光荣的排华历史向华人道歉。此次温哥华的“道歉之路”从提议到落实,走了近4年之久。

2014年5月,温哥华市议员雷健华提出研究温市过往歧视华人政策的动议,在市议会上得到一致通过。2016和2017年,温哥华市府、市议会和本埠华裔、非华裔社区领袖咨询小组进行了多次磋商,以讨论如何就历史上排华政策道歉。

直到2017年11月,温哥华市议会才通过了关于歧视华人历史的道歉报告。报告提出,温哥华市政府应就过往歧视史向华裔社区作出正式道歉,支持温哥华唐人街申请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等12项建议。

世界各国以道歉的形式反思昔日“排华史”,而华人则用铭记的方式正视早期移民“屈辱史”。据不完全统计,在世界各地,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美国华人博物馆等华侨华人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已有近50家。

旧时代屈辱的历史褪色淡去,被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新大国形象代替;但历史的回音,仍在以另一种方式叩响当今华人的心门:无论何时何地,努力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话语权,依然是全体华人奋斗的目标。

内容来自网易新闻

二、列治文到新西敏多远

1124.2公里。

近年来,该市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房地产总资产是1999年的5倍。此外,它还是一些医疗、教育和政府机构的所在地,除房地产外,还拥有木材加工、艺术、旅游、影视等产业。

教育

新西敏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好地方,该市唯一的高中新西敏市中学,是加拿大最早提供IB项目和加拿大第一个接受海外留学生的公立校区之一。

新西敏中学还是卑诗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的中学,其设备包括:五间计算机实验室,具备国际计算机网络及多功能媒体功能、三座体育场、一个便利的自助餐厅、一条宽大的田径跑道、一座滑冰场、一间能容纳三千人的专业剧场、及一些专为科学、艺术、及音乐课程而设的特殊教室。

交通

新西敏的地理位置处于大温哥华区最中心的地带,是整个大温哥华区的交通要塞,所有的重要交通公路都经过该市,大温哥华区的交通生命线--天车,两条路线在这里交汇,天车在这里设有四个大站,

因此交通十分方便,只需乘坐二十五分钟的架空列车,便可直达温哥华市中心。5条城铁和许多公路经过该市,吸引很多商家到此投资。

三、介绍加拿大城市温哥华

温哥华Vancouver为加拿大西部布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ombia,滨临太平洋岸的海港城市,隔乔治亚海峡Strait of Georgia与温哥华岛遥遥相望,紧临美国华盛顿州,依山傍海,是英属哥伦比亚省第一大城市,人口约190万。她三面环山,一面傍海。虽处于高纬度,但南面受太平洋季风和暖流影响,东北部有纵贯北美大陆的落基山作屏障,终年气候温和、湿润,环境宜人,是加拿大著名的旅游胜地。由于怡人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使温哥华成为最适合享受生活主义者的乐园。是目前世界上最适合居住环境的城市之一。

1791年西班牙Jose Maria Marvaez船长,也是第一位发表由北美洲西北航路通往东方的探险家。Marvaez到温哥华后,经由当地土著的协助勾勒出当时温哥华地区周遭的地形图。接着1792年6月13日温哥华船长George Vancouver率领英国船舰发现号,带着鱼获厚礼抵达温哥华,受到当地土著Musquean的热烈欢迎,因此也是第一位经由 Burrard河口进入内陆的欧洲人,并且和西班牙探险家Valdes及Galiano在英伦海滩English Bay交换当地信息,这也是日后温哥华地名的由来。

1808年Simon Fraser发现了从内陆经由Freser河通往太平洋岸的贸易新路,也间接促成日后的掏金热潮,及Freser河名称的由来。1808年西岸的大贸易商Hudson's Bay公司,将其商务扩展到温哥华地区,同时创立Fort Langley贸易站,而西岸的白人殖民时期于焉开始。1846年Governor James开始监管温哥华岛及当时名为New Caledonia的内陆地区,同时以北纬49度作为划分英、美两国的殖民统治范围。

1858年在Fraser河谷发现金矿,两万人于此时涌入New Caledonia,英国在此时紧急制定和颁布法令,同时任命James Doulas为第一任总督。由于掏金、伐木加上日后铁路的开通,造就日后温哥华的繁盛。1859年新西敏地区New Westminster成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府,1866年第一个白人Mc.Leery家族迁入Fraser河谷建立木材工厂后,温哥华的木材工业也因此开始发达。1866年温哥华岛和大温哥华地区的低陆平原共组联邦,温哥华市从此定名而首府仍为新西敏,直到1868件大温哥华首府迁移至温哥华岛的维多利亚市Victoria,1872年第一座大桥架设在Fraser河上,使商贸更容易向内陆发展。

1886年4月6日Granville【位于False狭湾的Graville当时为锯木场、铜矿场及贷仓集散地】归属为温哥华后,此地有一仟位居民和六佰位伐木工人,举辨第一次市民会议将Stanley划为市民公园。同年6月13日中午一场大火,在短短的45分钟内焚毁超过一千栋的建筑物,历劫的温哥华也因此彻底的改造。1887年5月23日温哥华连接上铁路,成为太平洋铁路西边的终点站,也促使温哥华急速的发展。

1890年横跨Burrard狭湾的狮门大桥Lion Gate通车,使得西温哥华前往北温哥华地区更形方便。1896年温哥华的华人为了庆祝清廷大使李鸿章访问温哥华,特别建立了一座优美的牌楼,也就是现今中国城的旧址。1904年美国大北方铁路公司Great Northern连接了温哥华和西雅图两地,使得美国西岸和温哥华的商务往来更形热络。

今日的温哥华跃居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以内陆广大的森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业,近年来亚裔新移民的涌入,更是直接带动工商业的积极发展。同时温哥华更配合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计划的向外推展观光,以英国的风格又带有东方情调的温哥华,在台湾造成一股旋风。由台湾前往加拿大各地,温哥华又是一个必经的转运站,也使得近年来国人前往温哥华的人数倍增。

温哥华是拥有加拿大西海岸最大港口的城市。温哥华港为天然不冻的深水港,即使严冬腊月,平均温度也在摄氏0度以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温哥华港是北美西岸处理散装货的最大港口,与亚洲、大洋州、欧洲、拉丁美洲均有定期海轮往返,每年进港停泊的船只有数千艘,货物年吞吐量约1亿吨。

温哥华还是仅次于多伦多、蒙特利尔的第三大城市,加拿大西部最大的工商、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温哥华公立图书馆藏书丰富,并设有20个分馆,是加拿大最大图书馆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简称UBC)和西蒙·弗雷泽大学(Simon Fraser university)是该市两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此外,伊丽莎白女王剧院和卑诗省大学人类博物馆也是知名的文化场所。

温哥华市内公园遍布。全市共有100多个公园,其中最负盛名的自然公园是史丹利公园(Stanley Park)。其象征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Totem Poles)是史丹利公园的重要景观。由52位中国苏州工匠设计建造的孙逸仙公园(Dr. Sun, Yatsen Gardens)极富中式格调。

温哥华交通便利,从市中心到达各处旅游景点均很方便。有“海上巴士”之称的现代化渡轮,是便宜而快速的观光工具。

温哥华聚集了大批中国移民,使得位于市区东部柏特街(Pender)的唐人街成为全加规模最大的中国城(纵横十几个街区),而在整个北美地区,其规模也仅次于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而位居第二。唐人街上处处洋溢着浓重的香港风韵,中文随处可见,中华商品琳琅满目。孙中山先生当年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依然保存着,成为一个观光胜地。

温哥华的夜生活极为丰富多彩,有一流的剧院、酒吧、舞厅、优质中餐和日、韩餐馆等可供选择。到了温哥华,可不能不融入这一片多姿多彩的夜色之中。

温哥华的交通

整个大温哥华区面积约1400平方公里,共分为15个区,由最南面加、美边界的白石镇White Rock北上经三角洲Delta、烈治文Richmond、温哥华、市中心至北温哥华即长达45公里。在这么一个广大的范围裹,主要是由行驶各区的178条公车路线所涵盖,此外轻运量的捷运系统Sky Train由市中心的渡船Sea Bus码头Waterfront【Sea Bus为连接市中心至北温哥华的交通船,航程为12分钟】,至素里Surrey的King George捷运站,全程停靠20个站,单程需时39分钟,各捷运站均有多线公车相亘接驳,堪称便捷。此外连接温哥华东郊Mission的西岸快速列车West Coast Express,其市中心终点同样为Sky Train以及Sea Bus的起迄站。

如此多样的交通工具在运用上可以相互转搭,均赖单一票券的实施,使乘客不用伤脑筋在票券的购换上。除了西岸快速列车票价不同于单一票券,但是其车票可在温哥华地居转乘其它交通工具。温哥华的单一票券按搭乘距离共分为三区,再按尖峰时段【周一至周五09:30以前、15:00至18:30】、离峰时段【周一至周五09:30至15:00、18:30以后以及周六周日和例假日】,区分成不同的票价,此外还有月票、回数票Fare Saver Tickets、一日周游券Day Pass、优待票包括老人票【65岁以上】、儿童票【5至13岁】、学生票【14至19岁】可供选择,另4岁以下儿童由成人陪伴者免费。购票可在各Sky Train车站的自动售票机购买,以及公车驾驶员,和全市有写有Fare Dealer的红、白、蓝标示的400个定点购买。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