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了(论述斯金纳提出的四种行为改造方式)

一、管理学原理***论述斯金纳提出的四种行为改造方式

斯金纳提出的四种行为改造方式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惩罚

强化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提出的一种重要的行为改造激励理论。他认为,人就像一个“黑箱”,内在的心理状态犹如黑箱里的东西是不可知的。因此他提出,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无需了解人的内在状态和心理过程,只需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的形成机制,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使所需要的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使不重要的行为得到削弱或消失。

斯金纳将强化看成是增强某种反应、某种行为概率的手段,是保持行为和塑造行为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利用强化手段来改造行为,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正强化,是指在行为发生后,运用刺激因素肯定这一行为,使公务员感到满足了他的某种需要,从而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加强,使之再发生、增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正强化又叫积极强化,刺激因素则包括表扬、赞赏、认可、晋升、加薪、分配更有义的工作。应用正强化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所选强化物要恰当,要对被强化对象有吸引力和激励效果。(2)强化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让被强化者知道被鼓励和希望的行为。

2.负强化,是指某一不良组织要求和组织目标的行为发生后,运用某种刺激因素,立即消除某种令人不愉快、烦恼的事件或环境,预先告知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或不良绩效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求公务员按允许的方式行事,以避免产生不良的后果,既减少或消除了不良行为后果的产生,也增加了符合要求的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因此,负强化和正强化是一致的,它不是惩罚,如某个公务员如果上班迟到,就受批评;如果按时上班,就不受批评。应用负强化,通过去除不利影响来鼓励某一行为时,要待这一行为出现时再去除方能奏效,以使被强化者明白行为和后者的联系。

3.惩罚,是指在某一行为发生后,用某些刺激因素使行为者感到痛苦或不快,以表示对这类行为的反对和否定,从而减少和消除这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行为改造方式。刺激因素包括批评、降薪、罚款、降职等有强制性和威胁性的结果。

4.自然消退,是指撤销对成员某些行为的强化,或在行为发生后不加理睬,不闻不问,既不给予正强化,也不给予负强化,使其感到自己的行为得不到承认或认同,从而使这一行为慢慢地自然消失的行为改造方式。如下级奉承上级,如果上级不理他,时间长了,下级自觉没趣就不再奉承上级了;又如公务员做了一件好事,如果上级和同事不加赞赏,做好事的行为自然就会消失。

二、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大师有哪些

1、李子勋:

李子勋,男,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

曾任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学员,心理协会北京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实话实说》,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特约心理专家,汇名家网特约讲师。《父母必读》、《女友》、《时尚健康》等健康与时尚杂志的专栏作家。

2018年10月24日凌晨两点,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先生因病去世。

2、莫雷:

莫雷,男,1951年生,广东省高州市人。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心理学教研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八五”期间主持并完成了包括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项目在内的八个科研课题,出版著作20多本,其中专著8本,发表论文70多篇。

2010年,莫雷教授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刊物《PNAS》上发表论文“Newly trained lexical categories produce lateralized categorical perception of color”。《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综合性顶级刊物。莫雷教授此篇论文的发表对全国高校心理学界是一个重要突破。

3、申继亮:

申继亮,男,1964年出生,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发展心理研究所长。现任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

4、白学军:

白学军,男,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ISSBD会员、第十届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天津市第十届青联委员。天津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现任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

5、马辛:

马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精神病学系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除了精于医院管理外,马辛院长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4年,目前已成为医院的临床专家,并担任中央保健会诊专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子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莫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申继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学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辛

三、《教育心理学》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

美国教育心理学首先是在詹姆斯(W.James,1842—1910)与卡特尔(J.M.Cattell,1860—1944)的影响下发生的。此外,赫尔(G.S.Hall,1844—1924)、鲍尔文(J.M.Baldwin,1861—1934)与闵斯特堡(H.Munsterberg,1863—1916)等也有很大影响。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乃是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

据说,桑代克是于1893~1894年间,在威斯莱(Wesley)大学临毕业那年才开始学习心理学的。后来他改入哈佛大学当研究生,跟詹姆斯学习心理学。桑代克于1896年开始了动物的学习实验研究。他开始是用小鸡做的,但他的房东不许他在房间里养小鸡,后来他得到詹姆斯的支持,允许他搬进自家的地下室继续实验。当哥伦比亚大学的卡特尔到哈佛大学遇到桑代克时,桑代克一边上学,一边给人家当家庭教师。卡特尔对桑代克的实验很欣赏,约他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学习,并为他申请奖学金。于是他就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在卡特尔的鼓励、支持与指导下,用猫和狗继续进行他的动物学习实验,并跟卡特尔学习心理测量学。在1898年,桑代克发表了名为《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后称《动物的智慧》1911年版)的论文,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从1899年开始,桑代克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教师,于1903年提升为教授,并发表《教育心理学》一书。到1905年,他又发表了《双生子的测量》,1906年发表《教育原理》。从1911~1913年间,他又把他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扩充为三大卷,即:(1)《人类的本性》;(2)《学习心理学》;(3)《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后来他又相继发表《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智力测量》(1926)、《成人的学习》(1929)、《人类的学习》(1931)、《学习的基础》(1932)、《奖赏的实验研究》(1933)、《人及其工作》(1943)等书。他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达四十多年,发表的论著目录达507页。他于1949年逝世,享年74岁。

桑代克对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从而为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石,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深受詹姆斯的机能主义与生物学进化论的思想影响。他从本能主义出发,认为“人当生命发生时,即精子与卵子化合成人之时,已具有无数确定的趋向,形成将来的行为(behavior)”。他又从联结主义出发,把情境(situations)与反应(responses)的结合(bonds)看作是构成思想、情感、动作与态度等等心理因素的基本单位。他认为教育及学习的目的“在于把原本的结合或永久保存,或清除,或改变而利导”。由此,他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给人以知识,即:第一,离开了教育,人性是怎样的;第二,人性的改变依照什么规律。这就是他把“人类的本性”与“学习心理学”列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的依据。此外,他还认为,人类的本性及其在学习中的改变,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是有差别的。因此,他认为个性的差异及其测验应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于是,他依据对动物及人类学习的研究,建立起一个他称为“联结主义”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尽管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教育心理学体系从方法学上来说是机械主义的,从其整体的科学性上来看也是很不成熟的,但对当时来说,他的教育心理学著作确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对美国的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有关教育心理学问题的研究及理论的建立。

二、美国教育心理学思想发展中的几个重要派别

继桑代克之后,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与著作就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在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个主要派别,即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

1.联结派

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所确立的联结主义观点,分别为当时或后来的一些心理学家如华生(J.B.Waston,1878—1952)、格思里(E.R.Guthrie,1886—1959)、赫尔(C.L.Hull,1884—1952)、盖茨(A.I.Gates)与斯金纳(B.F.Skiner,1904—1990)等人所吸取并发展。于是,在美国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结学派。尽管在这个联结学派内部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但在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条件三个方面,似乎并无根本分歧,而且这个学派自本世纪初开始,直到70年代,在美国居主导地位。

多年来,联结派坚持对教育心理学问题作客观研究,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等等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资料,提出了一系列的学说,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尤其是斯金纳,他把他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系统用于教学,提出以程序教学及机器教学来改革传统教学,曾在20世纪的60年代成为许多国家的注意中心。尽管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并不是一种完善的教学理论,他的程序教学的效果也并不理想,但在促进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发展对教学的控制,革新教学手段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